<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投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十四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亮相”谈履职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硕 孙金诚 发布时间:2023-03-08

        编者按: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资源环境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立的“环境资源界”首次亮相,各民主党派中央聚焦环境资源相关话题纷纷建言,本版对此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有家的感觉真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85位委员分别来自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就是其中一员。

        在3月4日召开的环境资源界委员座谈会上,谷树忠作为连任委员代表和该界别的新任委员分享他的履职心得,开场白直抒胸臆:“期待我们就环境资源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这是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全国政协首次增设界别。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认为,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作出的改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作出的重大决定。

        时代呼唤 发展之需

        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政协就在专门委员会中增设了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资环委),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设置相应的界别。因此,每到换届选择人资环委组成人员或参与委员会工作时,往往只能从经济、农业、科技等界别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界别中零散地挑选一些工作领域相关或专业相近的委员。

        比如,在环境资源界连任的委员中,印红委员上一届在九三学社界别,闵庆文委员、刘俊来委员在农业界别,江桂斌委员、何广顺委员在科技界别……过去,这种方式虽然覆盖了更广阔的群体,在研究问题时有助于拓宽视野,但没有界别“支撑”也容易导致“委员难组织、意见难集中、建议难提出”等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业性相对较强,缺乏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委员和界别长期跟踪,容易导致调查研究深度不够,甚至在重大问题上很难表达集体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社会各界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呼声愿望也日益强烈。

        此时,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委员相对集中起来,以界别为依托,动员他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领域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加强民主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另一方面,通过界别渠道发挥委员作用,深入群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政方针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凝聚共识等工作。

        “设立新界别是时代呼唤,也是发展之需;是标志性的黄金时点,也是我们承担起重任的新起点。”高志国委员认为,身在环境资源新界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表示,“我们将认真做好‘委员作业’,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和独特优势,对‘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

        聚焦主业履职建言

        新界别为新一届政协注入一股新风。

        在十四届全国政协2172位委员中,环境资源界是34个界别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梳理人员构成,有三成以上是专家学者,包括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成以上从事能源资源领域相关工作;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及地方环境资源领域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两会上,该界别委员高度聚焦“环境资源”主业履职建言。

        按照日程安排,两会期间委员们将进行多场小组讨论,其中一场要求围绕界别关注的主题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被委员们定为讨论主题。

        “如今,在‘看得见’的雾霾污染大幅好转的同时,‘看不见’的臭氧污染日益凸显。‘中国蓝’品质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王新明委员在讨论中呼吁,要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之以恒,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坚定推进氮氧化物减排。

        “我认为要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该领域尚处前沿新兴领域,目前底数不清。”今年两会上,王新明与几位界别委员提出联名提案,建议加强科技帮扶,助力地方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大江大河的污染治理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共抓长江大保护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韩君委员提出,开展覆盖管网价格的污水处理费收费机制改革试点,缓解沿江污水直排等行为。

        徐雪红委员建言,要抓农业节水,管住人造水景观乱用水,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第二次青藏科考,我们发现当地生态环境正发生重大变化,变暖、变湿、变绿、变暗成为趋势。”朴世龙委员向委员们介绍了最新的科考成果,“总的判断是,生态保护成效显着,但面临新型灾害风险。我们建议要继续加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加强地球系统多圈层平台建设。”

        倪晋仁委员在讨论中呼吁要加强红树林保护的国际合作;蔡中平委员建议大力推进国土科学绿化……

        “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蔡中平委员的话语或许代表着界别委员们的心声,“希望我们的建议推动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有序推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本届环境资源界别中,有两成委员工作背景与资源、能源相关。因此,探讨如何在“双碳”背景下有序推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就成为界别的共同关注。

        李金发委员指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战略性矿产海外供给能力建设。

        汪东进委员指出,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油气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短期尚难改变。建议完善油气矿权管理制度、加快国际航运保险能力建设等,提高资源安全稳定供给能力。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但随着电力需求较快增长,电力发展和安全保供面临着新的挑战。”辛保安委员指出,要强化能源电力规划统筹,理顺能源价格传导机制,持续推动节能提效。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赵建泽委员建议,用绿色低碳发展牵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优质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强化清洁高效深度利用,通过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提高回收率等。

        钱智民委员提交了关于治理北京风沙源地、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的提案。他建议利用戈壁、荒漠发展新能源产业,将北京风沙源地光伏治沙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借鉴在青海、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治沙经验,增加北京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给,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巩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利用这个界别平台,我们可以聚焦专业、聚合力量,在交流中让环境资源这一综合性大课题进一步体系化、科学化,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张兴赢委员说。

        (本文刊发于《人民政协报》2023年03月08日 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