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李朋德:聚焦新需求 探索实践民生地质新路径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艾瑛 发布时间:2021-03-11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继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提交了四件地质提案之后,再提交四件地质提案,涉及地学旅游、地热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和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件件提案均与民生息息相关,可谓有“言值”,有担当。那么这四件提案内容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呢?《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李朋德常委。

        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国行动中,云端服务、共享经济和物流派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没有精准的位置信息和导航能力,这种云端服务是无法实现的。”李朋德表示,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大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的提高,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服务正在社会化,地理信息的支撑作用更为不可或缺。新时代新阶段,地理信息产业必须要加快转型发展,响应社会化新需求、拥抱大数据新技术、创新地理知识新服务,在政府统一监管和市场经济调节作用下,把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做强做大,做成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李朋德建议,一是制定《地理信息产业促进条例》。以《测绘法》为基础,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研究国际地理信息开源共享的做法,制定促进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条例,既保证地理信息资源的安全,又促进产业繁荣发展。二是加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建设,完善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支撑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发展。三是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开发精度更高、内容更丰富的公共地理信息产品。四是有序开放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联盟,共同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共享的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增值服务。五是加强新地理信息产业模式研究,制定权威的标准体。

        发展地学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李朋德介绍,我国疆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多样,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近300个国家地质公园。我国在取得地质公园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推出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部门推动下,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正在有关省区试点,带动了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乡村旅游发展。

        李朋德表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的统一管理,2018年正式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从而把国家公园作为主体,逐步统一各类公园的监管和规划。但因为公园类型太多,自然保护地与其他用地交叉,不同管理部门相互交叉,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自然景观类景点尚缺乏地球科普产品和氛围,景物命名和导游用语仍以神话传说及祈福为主,缺乏科学成因解释,极不利于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李朋德认为,地学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带动性,需要进行前瞻性规划和系统化设计。他建议,一是旅游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编制《发展地学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规划纲要(2021~2035)》;二是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学旅游学科建设和科普产品开发的指导;三是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要组织对地学旅游景点的评估和监管;四是旅游管理部门要把地学导游人才培养纳入工作日程;五是积极筹划召开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地学旅游大会。

        加强地热资源开发促进能源革命 

        “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有很好的样本,像河北的雄县和大名县城区、陕西的西咸新区等全部采用地热供暖,而且开发出无干扰地热系统,‘只取热,不取水’,打消了人们对地下水位下降的担忧。”李朋德表示,地热能开发利用尚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缺少统筹,抽采地下热水过多,缺少补偿;浅层地温能的建设成本较高,未列入建筑标准;深层干热岩开发的技术体系还不成熟。因此,在管理、政策和科技体系上需要创新。

        干热岩资源作为一种特别有潜力的清洁能源,几乎是零排放,且具有开发安全,持续性好的优势,但干热岩勘查开发还有很多“拦路虎”。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成功建立干热岩发电研究开发工程。法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示范电站。我国干热岩的科研、开发与应用正在逐步、有序开展,2017年在青海共和盆地探获了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干热岩岩体,相关试采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李朋德建议:一是建立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地热资源的规划和指导,把地热综合利用纳入新基建范畴;二是加强地热资源勘探调查,研究地热成因和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并把干热岩列为新矿种;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技术装备体系;四是鼓励建立地热开发金融产品;五是制定地热资源开发标准体系,包括强制性标准,确保地热资源开发的安全性和绿色化。

        加强地下国土空间统筹规划和科学利用 

        “通常人们很重视可见的地上空间,却忽视了地下空间利用和管控,应该统筹规划和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李朋德介绍,地下空间情况复杂,贸然施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虽然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成本高,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可谓一劳永逸。摸清城市地下空间是确保城市稳固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基础。为此,我国开展了一批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未来将实现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监测的全覆盖。

        李朋德表示,地下空间开发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要尤为关注。详细勘察城市地下空间要分层次提出规划约束,例如雄安新区的建设是测绘和地质调查先行,最大限度地科学利用地下空间。

        李朋德认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面空间有限,必须走地上地下综合利用的路子。特别是新区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引导政策,逐步把城市地下200米以浅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但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尚存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技术、法律问题。

        据其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是我国现有的综合性部门规章。鉴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性,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个行业和多个部门,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法规尚不健全。法律上还缺乏地下空间产权归属的规定,地下空间与地下资源所有权、地下空间使用权和管理权尚无明确规定,易产生地下空间权属纠纷,这也影响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建成后的管理。

        李朋德建议:一是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及专项地下空间管理办法,修订建设类标准;二是把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关键技术纳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是推进地下空间探测的技术装备研发,开展城市和工矿企业地下空间地质调查工作,建设透明地下空间;四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油气储备和碳封存等示范应用;五是鼓励大学及有关法学研究机构进行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