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球日 > 第51个地球日 > 部局活动

        保护地球不止于“4·2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洪涛 发布时间:2020-04-21

        世界地球日是个“科普日”。往往到了4月22日那一天,人们似乎忽然想起地球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全球第一个“地球日”活动发生于1970年4月22日,美国各地2000万人参加了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游行和演讲会,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此事虽然重大,但中国人知之甚少。

        1986年我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兼职),当时的秘书长骆建华,是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才子”“地球环保”活动最早的鼓动者之一。他引用资料、积极游说,希望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参与到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去,他软磨硬泡、锲而不舍,并在《地球》杂志撰写了文章。真是要感谢他,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地球日”活动终于发动起来了,并得到当时地质矿产部领导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支持。此后,世界地球日活动年年办,年年轰轰烈烈。自此,我与世界地球日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科普非同儿戏。凡是科学家,应该也是科普积极分子。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了不朽名着《时间简史》,讲述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等,博大精深,影响永恒。先贤李四光先生专门为毛泽东主席编写了一部科普读物《天文·地质·古生物》,涵盖从地球看宇宙、启蒙时代地质论战、地层工作要点、古生物及古人类、三大冰期、地壳概念、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地球科学原理、发展史和科学方法,通俗精彩,经久不衰,2017年《天文·地质·古生物》被原国土资源部评为科普“特别奖”。

        我投身于科普队伍,为“李四光中队”的老师同学讲授过“基础地学”,我也曾经在北京科技讲堂讲授过“可燃冰”,一场又一场,其乐无穷,虽然量少质差,微不足道,但看到受众希望的眼眸,内心充满快乐。我的科普素材来源于生活和实践,从“南沙专项”,到“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再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我与同伴们朝夕相伴,跋涉于白山黑水,奋战在雪域高原,为人类探究地球奥秘,为祖国寻找宝藏。特别是我们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体现了广大地质队员的奉献精神,折射出我国地质科技水平的巨大进步。

        我的地质界同事们为地球知识的科普更是做了许多事,做了许多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明确规定“地质调查每个计划、每个工程和每个项目都要设立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目标任务”,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有时候,艰涩枯燥的地质知识,很难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共鸣和关注。我们常说“节约资源”,因为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地下资源,我们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地下。我们宣扬 “减灾防灾”,因为火山爆发、台风、地震、海啸、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突发,地球将会显示出令人恐怖的巨大威力!我们撰写方块文章、编演影像作品,而在科普过程中,往往发现人们对地球知识仍是那么“生疏”,对地球知识的需求竟然那样迫切!

        世界地球日是个“科普日”,但如果每到4月22日才想起来这件事,那就反失其本意了?认识地球、保护地球——但愿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作者: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原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